何黎明
我小的时候,“四人帮”刚粉碎,闲人挺多的,而且“史无前例”的运动刚过后的惯性导致民间流传一个笑话:在杭州人多的地段有人蹲在地上,看着什么,不一会好奇者都围了上来,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导致交通都堵塞了,蹲着的人好不容易钻出人群,回头看看人山人海,心想我在找蚂蚁玩,你们在干吗? 现在好了,国人多为经济而打拚为事业而奋斗,如今蹲在地上的人基本都是残疾人且还有执法局的人来执法,但是有人在心里上还是不能舍弃那份“找蚂蚁”的乐趣和人挤人看热闹的“休闲”。君不见:看了电影片头的商业广告就与发行商打官司谓之强制消费,引来了大批的“围观者”有人称好有人说坏,有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的,有从国外的经验来借鉴的,一时间不可开交好不热闹,就差上街游行了。幸亏是“稳定压倒一切”不然没准真有个怀有“找蚂蚁”情结之人向政府申请游行的。 不过,二十年前那位“找蚂蚁的”与现在这位“找蚂蚁的”动机和目的都不一样了,以前“那位”是太没事干了只是玩玩而已其目的是让自己的时间过得快点以消除自己因为空渡光阴的痛苦;现在“这位”是太忙碌了周围也是一群忙碌之人以至于没有人关注这位的忙碌因此他需要别人围观一下自己,哪怕是瞥一眼也行。以前的“那位”造成围观是无意的,现在“这位”是故意的。 这两位的行为如果适用行为发生时的法律均不违法,他们也未损害任何第三方的权益,因此在道德上也无可非议。其实现代社会只要不去杀人放火,不去贪污受贿,不去走私贩私,不去偷税漏税,什么话都能讲什么事都能做。这就是人权。可悲的是那些“围观者”,本来是这两位自己的行为,经“围观者”一“围观”立马就有了深意,有了探讨、商榷、讨教甚至辩论之处了,人多了,看久了,当然就有了要买张凳子座下来的需要了,谈久了,当然就有了买个包子填肚子的需要了,有喝水的需要了诸如此类的需要了。于是增加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君不见某些报纸不就是靠明星的绯闻(甚至是不存在的)发的财吗?某些电视不就是把几千年前的“找蚂蚁者”“掘出来”然后叫了一大帮的“围观者”就发了财吗? 然而这种内需如果仅仅是吃饭,坐位的内需,而不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高技术上的内需,那么这种内需我们可能在盛唐时就解决了,毫无意义,也早就有一句“空谈误国”的结论在了。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内容,靠“找蚂蚁”是找不到内容的,围观也只是暂时的现象,因为现在社会的纠错时间太快,一旦有人知道你什么都没有,立马就有手机,伊梅尔通知别人不要上当。 笔划到此,突然发现我也上了“找蚂蚁者”的当了,“掂”着脚在围观,赶快上班创造点要紧的东西。 最后再说两句:第一,喜欢行使“找蚂蚁”权利者请不要在武林广场“找”可以“打的”去城皇山“找”。第二,靠卖凳子、包子的方式增加利润的报纸电视再想想别的办法,真不行的话关了,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