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联LOGO 中文 English
Lawyer搜索选项 Lawyer
浙江五联

值得托付和信赖的律师事务所
navigation
第二十四期
Current position: 五联著作 >五联刊物

说茶

来源: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08-08-07     浏览次数: 2144
说茶

说        茶

老渔

君问:世上最好的茶楼在哪里?我说:要数杭州西湖的湖畔居。

在《律师与法制》杂志20周年开庆祝会期间,我曾经在湖畔居二楼那间最大的包厢里招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朋友,他们都为杭州有这么好的茶楼而赞叹不已:面对西湖,一边喝着清香扑鼻的龙井茶,一边欣赏着西湖山水的美景,不远处还传来悠扬的音乐声,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当然了,这要感谢湖畔居茶楼的朱老总家骥兄,是他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承蒙他的关照,聘请我当湖畔居茶楼的法律顾问。所以,我才有很多机会可以邀请方方面面的朋友到那里去喝茶、赏景。

知道喝茶对健康有利,还是前几年的事情,那是从媒体上看到的,说是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六大健康饮料之首。于是,从那时起,我每天喝茶,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出差在外,从不间断。

其实,茶之有益于健康,并有解毒之功效,是中国的古人最早发现的。

上古时代有典故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据此,可以推定,最早发现茶和利用茶的人是中国的神农氏。因此,神农氏是一位对中国的中草药发展有着开天辟地功劳的上古奇人。为了了解各种植物对人的功效,神农氏尝尽百草,然后记录下每一种植物食用之后的感觉。神农氏经常因此而中毒,而每次中毒后就用茶叶来解毒。传世的《神农食经》里就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而“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更是一则流传千古的民间传说了。由此可见,在上古时代,茶还不是饮料,而是作为一种药草被人们认知的,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比龙井山园打出的广告词“唐宋元明清,从古喝到今”,还要早三千多年。

秦汉时期,茶已经被人们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根据《僮约》的记载,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秦汉时期巴蜀之地是茶文化的摇篮。这使我想起前几年被炒得火热的潽耳茶,因为出产潽耳茶的云南西部与四川很接近,所以“巴蜀”被称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那时候,由于人工栽培茶树的兴起,人们发现了茶有生津醒神的功能,于是制茶和饮茶渐渐形成风气。尤其是在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对饮茶已情有独钟,并撰文从药理、文学等方面阐述过对茶的理解。

唐代:五哥的黄金茶具。1987年4月,西安法门寺出土了一系列唐代宫廷茶器,包括唐僖宗御用的茶槽子、碾子、茶罗、匙子等一套7件,加上其他用具共计13件。“五哥”为僖宗在宫中的小名,这些茶器为他日常饮茶所用无疑。这也说明茶道在我国唐代的宫廷中已经很讲究了。

《茶经》的问世。唐代初期,从洛阳到长安,随处可见卖茶水的店铺,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到了唐朝中期,煮茶、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推崇。研究饮茶的专家也开始出现,这些专家多是佛教中人,从中出现了茶圣——陆羽,其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从茶的起源、特性、种植环境、栽培方法到茶具以及制茶、煮茶方法、喝茶的分类等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宋代:李清照赌书斗茶。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金石学家的赵明诚这对文人夫妇,他们志趣相投,常常一起喝茶看书。经常在晚饭后猜书斗茶。先煮上一壶茶,然后轮流由一人说出一句或一段古人的诗文,让对方猜出自哪本书,第几卷、第几页,以猜中与否分胜负。

宋代的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研究都很发达,在茶的品种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唐代以前的紧压茶变为末茶、散茶,但数量上仍以团茶、饼茶为主,同时出现了用香花熏制的调和茶。

那时,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喜欢参与泡茶比赛“斗茶”,他们把茶放进茶盏后,用开水冲泡,充分搅拌与水溶和,待细密的白色泡沫(所谓的“汤花”)出现后,看谁家的泡沫散得慢,谁就是赢家。

爱国词人陆游很喜欢观赏斗茶,曾经写下“晴窗细乳细分茶”的名句,描写斗茶时汤花呈现的美景。

明代:朱元璋和芽茶。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多数是散茶。在中国茶叶的发展史上,茶叶的形态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的。最初的茶,就是将鲜叶采回来直接煮汤饮用;到了汉末,开始将茶叶压制成茶饼,饮用时再碾碎煮汤饮用;到了宋代,由于君王好茶,又讲究奢华,于是出现了加工精致的“龙凤团茶”。元朝人讲究实用,所以饮用散茶开始成为民间的习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来自民间,他登基后颁布诏书,下令“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从此,贡茶也以散茶的形式出现,最终成为茶叶的主要形式。

清代:乾隆御封茶树。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曾经六次下江南,三次来到杭州龙井,对狮峰山下的茶叶情有独钟。他看农家女采茶,以体察民情。有一次,正以此为乐时,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随手将一把茶叶往袋内一放,日夜兼程回到京城。其实太后只是积食,并无大碍。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得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乾隆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原来是那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清香就是来自茶叶。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待她老人家喝了茶后,忽然觉得身体轻快起来。乾隆立即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所以,现在我们都知道,有十八棵御茶,想必有不少人都去那里品尝过。但是,真正的十八棵御茶并不是集中在一起的,当初是分散在山上的。因为有了乾隆题的“十八棵”,后人为了流传这一历史,才挖了18棵茶树种在一起,并围起了石栏。当然,这是我听龙井村的朋友戚帮友说的,在龙井御茶园改造前,那里是一座庙,庙里的老和尚是他的师傅,他是关门弟子。老和尚过世后,他仍一直料理庙里的事情。“文革”期间,庙宇被毁,断了香火,但每逢清明、冬至,老戚仍然上山烧香叩头。御茶园往上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坟,叫做胡公坟,胡公是浙江永康人,北宋时任兵部侍郎,为政清廉,晚年闲居龙井,直至去世。毛泽东生前对胡公有过很高的评价,说胡公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胡公真正的坟在杭州,以为是在永康的方岩,因为那里香火很旺,终年不断。

所有被冠名为“龙井”的茶我都喝过,相比之下,狮、龙、梅、虎、各有千秋,但唯独那“狮峰龙井”才称得上是茶中极品,其清香、醇浓的味道非其它“龙井”可及。正因为如此,我最欣赏龙井村的朋友——冬根家里的茶,而且还邀请过很多本地和外地的朋友到他家去喝茶,级别最高的是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仲方,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李金国。凡是懂得一点点茶道的人,都会认为冬根家的“狮峰龙井”的确是地道、正宗的。我自己也有过体会,遇到轻微的感冒或不舒服,自然会想到去冬根家里喝上一杯他家的狮峰龙井茶,过一阵子就感觉轻松起来,感冒的症状便无影无踪了。所以,也知道茶真的是多少有些治病效果的。

近几年来,杭州的茶楼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开花。梅灵隧道开通后,自从梅家坞115号的阿龙在我的提倡下,首先开门对外接待,并打出“阿龙茶庄”的招牌。阿龙是喝到了“头口水”的,它采纳了我的意见,自从那年5月2日我在他家里吃饭之后,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带着朋友隔三差五地去为他捧场。很快,他家就开始门庭若市了,生意火红,经常来不及接待客人。后来,梅家坞整治了,他的茶庄也扩大了规模,生意做得越来越象样了。在阿龙的带动下,梅家坞上上下下、家家户户都开起了茶楼,正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都是,成了杭州人休闲的好去处。

根据我的切身体会,茶的确是个好东西。所以,也建议我的同事们、朋友们应该经常喝茶,多多喝茶,把喝茶作为一种健康投资,只要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够喝出健康来!


Tel:0086-571-87822111 Fax:0086-571-87801462 Adress:6th floor, Diamond Office Building, Nanxing Community,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www.zjlaw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